《文化的交融》

《文化的交融》
作者:伍思源


现实的意义

  一、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。
  不同的文化,往往有其自身的,在外人看来是独特的东西(或是物质上的,或是精神上的,或是行为上的等等),由此,便可催生出或丰富相关的行业:三十六行、七十二行、三百六十行...
  像计算机、汽车、轮船、飞机、电话等等东西,都是古人无法想象的,而这些东西,又是由西方文化带来并创造出各种就业机会的。

  二、人们的物质、精神生活可以更丰富。
  在古代,人们的消遣方式并不多,吹拉弹唱、琴棋书画、诗酒花茶,差不多了。
  如今,各种西方乐器(如钢琴、小提琴、吉他、萨克斯等)的引入;
  各种电子产品(如录像机、电视机、音响等)的发明;
  各种机动或电子游戏的制作;
  各种菜式、食材的进入;
  各种建筑、装饰、服饰等的借鉴;
  各种思想(科学的、艺术的、文化的、宗教的等等)的碰撞;
  ......

  三、系统(社会)的稳定性会更高。
  丧失学习能力的系统是危险的:你永远不会知道别人的科技文化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,然后又会对自身构成什么样的威胁。
  封闭的系统,抗风险的能力往往也会比较弱——在自然界中,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各种例证,比如某某外来生物对当地的生态构成威胁,某某温室的动物、植物,在被放归自然之后变得不适应。
  就社会而言,如果长期封闭,不和外界接触、交流,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变得不堪一击并被时代所抛弃。
  注一:封闭的系统(社会)为什么会变得不堪一击?可能是因为已经技不如人了,可能是因为内部的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恶劣、狂热,最终坍塌了。
  注二:为什么会被时代所抛弃?可能是因为别人对你有所忌惮(不了解嘛),可能是因为别人想同化你,又或者是对你有所觑觎,凡此种种,都是动手的理由。
  注三:文化的交融,并不代表所有的文化(不论好坏)都要学习、吸收或者接受。




文化板块及冲突的现状

  文化与文化之间,起冲突的原因可以有很多:可能是因为彼此不够尊重、信任;可能是因为某一方具有侵略性,会主动同化或排挤对方;可能是因为一些历史、利益,又或者是种族上的因素...
  注一:“尊重”这个概念“挺虚”的,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。就本人理解,尊重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。第一,基于对对方的了解,发现其可取之处。第二,对于不认可、不接受的地方,即使是批判,也要能够保持足够的理性。
  注二:“信任”这个概念“挺难”的,人与人之间要获得信任都很难,更何况是国家与国家之间、种族与种族之间、文明与文明之间。

---- 当前世界主流文化板块及其衍生如下 ----

  印度宗教文化板块:信仰多神,以业力、报应、轮回、种姓制度、禁欲等元素为理论基础,主张以当世的修行来换取来世的享受(或跳出轮回以得极乐),攻击性不强,但是比较消极,主要有印度教、佛教(大乘、小乘)、锡克教和耆那教。
  注一: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,如禁欲(但有性崇拜)、苦修(折磨肉身)、出家、性交、冥想等——这在有些人看来是自毁长城的。
  注二:佛教宣扬众生平等(至少口号是响亮的),这点和种姓制度有冲突,所以在印度本土的受众并不多,但是在经过数次改革(灭佛)之后还是融入了东亚文化圈——印度宗教的“修行”思想和儒家的“修身”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契合。

  亚伯拉罕宗教文化板块:信仰“独一真神”, 反对偶像崇拜,攻击性强(信徒传教的使命感强烈,排他性强烈),主要有犹太教、基督教(新教、天主教、东正教)、伊斯兰教(逊尼派、什叶派)
  注一:这里说的“独一真神”是指同一个神——这几个教派所尊崇的神其实是相同的一个,只是叫法不同。主与真主,亚伯拉罕与易卜拉欣,亚当与阿丹,穆萨与摩西,尔撒与耶稣,诺亚与努哈等等,在不同教派的经典中,人物的故事和名称发音都相同或相近。
  既然都是信仰同一个神,为什么还要经常互相厮杀?这有历史的因素,大家都有各自的发展(改革)、各自的对经典的解读,又十分虔诚,容不得异端,于是就这样了。
  注二:虽然三教的诞生时间不尽相同(古犹太教约公元前20世纪,基督教约公元1世纪,伊斯兰教约公元7世纪),但是它们的起源都可以被追溯至亚伯拉罕——他被认为是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奠基人,也是希伯来人(犹太人)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,据说活了175岁。
  注三:反对偶像崇拜,意味着也反对威权(包括垄断、专制、独裁等概念),因为威权的存在本身是需要有一定的对个人魅力的崇拜——这种魅力可能是来自于人格,可能是来自于权力,又或者是财富等等。
  注四:犹太教主要是靠血统维系、传播的,所以规模较小,攻击性弱。
  注五:基督教的世俗化程度较高,因为其在十六世纪经历过宗教改革运动。
  西方国家多信仰基督教(比如美国总统就是手按圣经宣誓上任的),以(天赋)人权之名传播意识形态和发展信徒——天,是指上帝,认为上帝对人的影响力要高于世俗政权,故而又有人权高于主权的说法,再延伸,就是无政府主义了。
  补充说明:没有上帝,人就不应该有人权了吗?不是的,只是人权不应该再被赋予宗教色彩,甚至是被其骑劫、利用。
  注六:伊斯兰教的排他性较强,它的世俗化程度取决于世俗政权与其宗教思想(极端部分)的妥协程度——这不一定是一个博弈的过程,可能仅仅是一个选择。当世俗政权不能以法律来约束其极端部分的思想时,百姓就只能依附于其羽翼之下了。
  补充说明:除法律外,传统文化(传统服饰、饮食习惯、节日庆典等)、外来文化(持其它信仰的文化)、利益、教育或医疗等因素也会对宗教的世俗化有影响。

  儒家文化板块:传统上没有具体的“神”信仰,但是又不能说完全没有“神”信仰,因为“天子”本身就带有“神”的色彩(君权神授),持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、“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诚”等思想,影响范围主要在东亚地区。
  注一:儒家文化板块是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板块,不仅仅是指儒家,还包括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等文化。
  注二:诸子百家的经典有很多,儒家思想能够脱颖而出有它的道理:只有威权主义才能管理好这么大的一片土地,融合各种各样的民族、文化、(宗教)信仰,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复杂的地缘政治...
  题外话:美国也很繁荣稳定啊,但是人家自由、民主啊——它是有条件的,对外,要有军事霸权(支撑美元霸权,钱有了,又可以输出文化,吸引全球人才),对内,警察拔枪的速度要够快。就“威权”二字而言,在不同文化(思想)的影响下,所产生出来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。
  补充说明:威权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——绝对的自由会产生绝对的罪恶,而绝对的罪恶又需要用绝对的威权来制约,反之亦然。
  注三:修身思想与修行思想(不管是佛教,还是道教)相结合,会一定程度地削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血性,从而招致祸患,被侵略、入侵——文化领域也是如此。

  要分析一个地方的文化,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很多,除了(宗教)信仰,还有历史传统、种族构成、语言文字、文学经典、地理位置、国土面积、人口多寡等因素。




文化的交融

  文化与文化之间,既有冲突,又有合作的需求,那么该如何相处?——这就涉及到文化交融的问题。交融,是需要有规则的,这个规则,由谁制定?又该如何制定?

  第一个问题,当信任是不存在的时候(冲突不可避免),只能是以我为主,否则,很有可能会被对方同化,这个时候就谈不上什么交融了,只是自我的灭亡。
  注一:文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、语言和文字。
  注二:当固有文化自乱阵脚的时候,社会动荡就开始了——规则的制定者,往往也是各方力量的平衡者,若其自乱阵脚,后果是可想而知的。

  补充说明:固有的文化,它本身应该如何自持,或者说延续?个体其实是很被动、随意的,力量也很微薄,都是随大潮,那么,这个“大潮”应该由谁负责涌动?
  答案显然是政府或公有单位:
  教育方面,教材或者课外的活动,应该多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精华(如二十四节气、英雄事迹、诗词画赋、礼仪美德等),多提高一下学生们对传统文化(如传统建筑、服饰、工艺品、美食等)的审美能力,有条件的话,建设一些博物馆。
  行政方面,多重视一下传统的节日,在活动方面多组织一下,在假期方面多照顾一下,在城市装扮上下点功夫,在宣传(媒体)方面多加入一些传统的元素——这些工作很重要,它们会给人一种仪式感,仪式感有了,才算“成体统”,才有传承的动力;对于容易失传的传统文化,要有管理、保护或保存的机制。


  第二个问题,因时制宜,因地制宜,因人制宜,介绍从略...




全文完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《佛教的四大危害》(最终更新)

《气候战争》

《基督教的没落与堕落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