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为什么说佛教是偶像崇拜的宗教》

《为什么说佛教是偶像崇拜的宗教》
作者:伍思源


在所谓的“破斥”《佛教的四大危害》的多篇作品中,佛教徒说得最多的就是“佛陀是反对偶像崇拜的” ——关于这点,本来我并不想多说什么(原因见下),但见眼下愈发疯狂的造像热潮(动辄耗资数亿,甚至是数十亿去建造各种巨大的佛像、观音像),让我不得不又再下一些功夫...
注:不多说的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大家的逻辑不在一个频道上(每年学佛学傻的人不在少数,原因主要有几个:佛教徒的逻辑不在正常人的频道上;佛经、伪经太多,而且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不少;反智、反人类的教条较多,比如“戒色”【夫妻之间的性行为也被他们视之为所谓的“正淫”】),你不能说服他们,他们也不会听你的话。

先说佛教徒的逻辑:“缘起性空”是佛教的核心逻辑,在这个逻辑之下,所有的东西、所有的概念,本质上都是虚无的(因为都是虚无,所以也就等同了:“一花一世界”、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、“四大皆空”、“如梦亦如幻,如露亦如电”、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等说法皆源于此)
一个正常的人,当他碰到“1+1=?”这样的数学题的时候,他会根据自己的逻辑,自然而然地得出“1+1=2”这样的答案,但是在佛教徒的脑里,想的可能会是这样:“1+1=1”、“1+1=3”、“1+1=5...都可以,为什么?因为一切色相都是空啊(135都是空),所以其实所有的等式都是“0+0=0”,你说这样的等式能不成立吗?
激辩了大半天,最后还是我用一个问题摆平了:你先借给我一百块,然后再借一百块,最后我只还你一百块,行吗?然后他就不干了——这就是“缘起性空”的荒谬之处:把所有的东西、概念都唯心(虚无、等同)化了。你可以说一滴水加一滴水等于一滴水(不过两滴水相加之后体积也是变大了啊),但是你却不能说一块钱加一块钱等于一块钱(在和佛教徒辩论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:他们太善于“偷换概念”,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偷换概念,而是在他们的脑里,所有的概念都是一样的、都是虚无的,顺手拈来即可用)

佛教徒的第二个核心逻辑就是:“因果报应”,关于这点我在《佛教的四大危害》一文中有详述,不过在这里我想结合他们的“缘起性空”理论再作一些简单的说明。
根据“缘起性空”理论,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是没有“对错”或“好坏”之分的,因为这些概念的本质都是“空”:你的肉身感知(色相),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受(喜怒哀乐)、想、行(善恶)、识,皆是虚妄(他们称之为“五蕴皆空”)
既然没有“好坏”,那么又谈何“报应”呢?所以“因果报应”理论和“缘起性空”理论是相矛盾的:所谓“因”,所谓“果”,所谓“业”,所谓“报”,其实都是“空”——关于这点,他们并不会也不能承认,否则的话,佛教的理论框架就坍塌了。


第一: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亲自指导、塑造过几尊(自己的)等身像(分别为8岁、12岁、25岁的等身金像)
既然反对偶像崇拜,那么又为何亲自重金塑造、开光呢?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,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。
为了响应信众的要求?作为信众,对偶像的最高敬意、崇拜,不是应该遵循其教义、教诲吗?作为偶像,又岂可因为信众的要求而随便改变自己的意志?或者我们可以从相关的经文中一窥其心态(见下面第二点)


    第二,在小乘佛教的经典中,并无类似的文字记载(说什么佛陀反对塑造偶像),相反,释迦牟尼对塑造佛像的行为是赞赏的,并认为有福报。
小乘佛教的经典,对偶像(佛像)最早有记载的是《增一阿含经》(卷二十八):有次佛陀忽然消失了数日,优填王思佛病倒,于是大臣们命人用檀木雕刻了一座佛像给他以解相思之苦,后来,佛陀回到人间之后就有了以下的一段对话,原文如下:

尔时。优填王手执牛头栴檀像。并以偈向如来说。
我今欲所问  慈悲护一切
作佛形像者  为得何等福(大意:做佛像有什么福报呢?)
尔时。世尊复以偈报曰。
大王今听之  少多演其义
作佛形像者  今当粗说之
眼根初不坏  后得天眼视
白黑而分明  作佛形像德
形体当完具  意正不迷惑
势力倍常人  造佛形像者
终不堕恶趣  终辄生天上
于彼作天王  造佛形像福
余福不可计  其福不思议
名闻遍四远  造佛形像福
善哉。善哉。大王。多所饶益。天、人蒙祐。
尔时。优填王极怀欢悦。不能自胜。(大意:福报有好多,优填王太开心了)

由上述文字可知,佛陀是赞许(塑造佛像的)行为的,而且塑造佛像的人将会有莫大的福报:这与“佛陀反对塑造偶像(佛像)”的说法相悖——面对这赤裸裸的文字,他们辩称“佛像不是偶像”(说这话的人,一定是对“缘起性空”理论研究得不够深入)
注:有人说佛教是“无神论”的,这简直就是瞎掰:没有鬼神,何来轮回之说?在《增一阿含经》里面,佛陀就是神通广大的“神”,能够飞去忉利天讲经、能够隐形让众人不可见,佛教不仅是“有神论”的,而且还善于造神(各种佛、菩萨、罗汉、珈蓝...


第三,在大乘佛教的经典中,也有许多对偶像(佛像)崇拜的描述(比如《地藏经》)
以下内容节选自《地藏经》原文:“若有女人厌女人身,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,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...”、“修毛发善事,乃至悬一幡一盖,少香少华,供养佛像及菩萨像...”、“光目闻已,即舍所爱,寻画佛像,而供养之...”、“或悬幡盖,及燃油灯;或转读尊经;或供养佛像,及诸圣像...”、“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,高声转读此经一遍”、“或造佛菩萨形像、或造塔寺、或燃油灯”...

关于这个问题(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有偶像崇拜的描述),他们辩称:“《地藏经》在法统上是存疑的”——又撇得一干二净了(而且,没人质疑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把《地藏经》掀翻,只有当有人质疑了,才诺诺地解析一下,这给人有种“便宜占尽”的感觉)

或许他们说的也没错,因为在小乘佛教看来,大乘佛教的经典大都是伪经——对于这种说法,我是比较认同的(比如《法华经》中的“龙女成佛”的故事就是编造的)
注:在“破斥”《佛教的四大危害》的文章中,有人拿“方丈”一词说事(说最早是源于佛教),在这里我也顺道解析一下:
首先:佛教徒认为“方丈”一词是出自于《维摩诘经》的,但是《维摩诘经》中并无相关的记载(上中下三卷,原文、译文都没有“方丈”一词及相关的提及),而且,这部经书也早已被质疑得体无完肤(从经文到作者,都有好多矛盾、无从考究的地方)
其次:与佛教有关的记载,对“方丈”一词的最早提及是《景德传灯录》,其时指的是禅僧的独立居住处(“师归方丈闭却门”、“大笑归方丈”、“师便下座归方丈”),并不是指寺院的最高管理者,也不含有什么尊称的意义——这还是宋代的事情了。
再次:为“方丈”赋予尊称的意义,最早是出于道家的“人心方寸,天心方丈”,《庄子·天下篇》(成玄英【疏】方,道也)、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(丈,长也),故而“方丈”是对有道长辈的尊称——这要比佛教早好多、好多...(不过最早的还是《山海经》,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:蓬莱、瀛洲、方丈,三座仙山——道教是修仙的,从这点来看,“方丈”一词用于道教也更合适)


第四,抛开经文,我们回到现实,从古到今,佛教都是一个偶像崇拜的宗教:满地都是证据(国内外的,历朝历代的各种大佛、石佛、佛像、菩萨像、金像...
耗资12亿,用108公斤黄金打造的世界第一大佛,如今“缩水”
湖南建成世界最大“千手观音”圣像高99.19米(连同景区相关设施投资15亿)
世界最大白衣观音像总投资达8亿
李嘉诚15亿捐建寺庙开放,建有76米高青铜观音像
大佛被吹低头,耗资5千万却如此不堪一击
安徽九华山99米高铜佛像建成,投资3亿多元
南海观音像竟耗资三十三亿元
苏州西山大观音禅寺建观音像66.99米,高过重元寺铜观音一倍
堪称目前世界第一铜铸大佛的龙口南山大佛38.66
全球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在中国!总高48米,投资3.8亿元
世界上室内最大的弥勒佛铜座像高30米,总重量为400吨落成
贵州最大露天弥勒佛落成,重达660
浙江遂昌最大弥勒“笑”傲全国,脸有800多平方米
普陀山观音和莲花山观音比哪个一个更大?
...
讲一下中国巨大的佛像,数都数不过来;中国新造佛运动: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(南北朝时期一皇帝痴迷佛教,四次出家最后饿死;古代真实的寺庙成淫乐之地一朝竟有17位皇后出家;仅国都洛阳就建寺达1367所,全国出家僧尼达200余万人,当时的寺院不事生产,享有世族地主阶层的特权;把国家财产分成三份,供养僧尼就占三分之一);经历数次兴衰中国开始一轮新的盛世造佛运动——太多太多,遍布全国的寺庙、佛像、观音像,越是高、越是大、越是金贵,功德越多...
可以说,佛教的流行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人性中的贪婪(贪图福报)
佛教,盛世蛀虫也,腐蚀人的思想、社会的财富。

综述以上四点,佛教就是一个偶像崇拜的宗教。



全文完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《佛教的四大危害》(最终更新)

《气候战争》

《基督教的没落与堕落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