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, 2025的博文

《法治与民生》(一)

 《法治与民生》(一) 作者:伍思源 ㅤㅤ 前言: ㅤㅤ法律是神圣的。在本人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第一,每一条被制定出来的法律,其背后往往是很多血淋淋的故事、教训;第二,它是面向所有人的,不论贫富贵贱,也就是古人所说的“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”;第三,它可以决定一些人的生死。 ㅤㅤ法律不是完美的,很多时候,甚至是落后的——条文的制定、更新或者废除,既要考验相关人员的胆识、智慧,又需要有一个过程,要做到与时俱进,几无可能;倘若朝令夕改,又会有损法律的威严,影响到既成的事实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 ㅤㅤ法律和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法律是一些条文,而法治,则是把这些条文实施到具体的生活中去。实施,是需要有人参与的,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变数,因为人是有感情的、善于伪装的、可以被腐蚀的,而能力、精力或者素质等可能也是有限的... ㅤㅤ立法和执法本身也会存在“度”的问题——基于道德与法律的对立统一性。 ㅤㅤ小偷偷了一个面包,要不要关他一辈子?小贩占道经营,要不要马上罚款并没收他的家当,再告他逃税、抓他坐牢、连坐他的家人?道路上可能有人违停(比如车位不足、要接放学等),要不要派驻交警24小时严管?——这些问题,既涉及到情节轻重、影响大小,又涉及到客观条件、人力、物力等因素(延伸概念:自由裁量权) ㅤㅤ同样的法律、政策,在某些地方执行起来可能会严厉一些,在某些地方执行起来可能又会宽松一些,这种差异是存在的——中国很大,民心和民情又各有不同。 ㅤㅤ 注:上述这些都是影响法治水平的客观因素。 ㅤㅤ法无禁止即可为——这部分留存下来的空间,我们称之为“自由”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自由是可贵和令人向往的,这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的本能需求。 ㅤㅤ 注:基于以上内容,可以得到两点认知。第一,自由是受法律约束的(非宗教层面),法律是自由的边界;第二,法治的水平,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对自由的观感(换句话说,如果一个人要追求自由,那么他首先要追求的应该是法治) ㅤㅤ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,法律是遥远的:法庭、法官、律师、监狱,这些东西,只要自己不犯事或者不出事就不会接触得到,因而也就造就出了一大堆的法盲(在现实生活中,一般人也不会专门去找法律相关的书籍来看),法盲多了,法治的成本就高了,法治的难度也就大了。 ㅤㅤ 注:法盲多了,法治的成本为什么会变高?因为犯事的人多了,意味着各种社会资源都会有所损失,相关的部...